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130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试验测定菌株M-17在添加中药残渣固体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浸提液的抑菌作用,筛选对5种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抑菌作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哈茨木霉M-17对尖孢镰刀菌、接骨木镰刀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和锐顶镰刀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6.39%、66.18%、  57.06%、66.38%和51.29%;在添加中药渣固体发酵培养基上,菌株M-17的发酵产物浸提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不同,其中配方为甘草∶玉米粉∶木屑的固体培养基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配比为5∶4∶1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6.89%;配比为3∶5∶2时,对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78.45%和72.20%;配比为7∶2∶1时,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19%;配方为板蓝根∶玉米粉∶木屑、配比为3∶5∶2时,M-17发酵产物浸提液对木贼镰刀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7.99%。不同固体发酵培养基和配方影响木霉M-17发酵产物对不同镰刀菌的抑菌作用,为木霉菌制剂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为深入研究长穗偃麦草LBD基因家族中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小麦与其近缘属的进化关系,以长穗偃麦草LBD(Lateral organ boundaries domain)基因家族为研究对象,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家族含有32个成员,根据其结构域特征,可分为Class Ⅰ和Class Ⅱ两个亚家族,Class Ⅰ又可分为ⅠA、ⅠB、ⅠC、ⅠD和ⅠE,Class Ⅱ可分为ⅡA和ⅡB;该基因家族的结构域、基因结构相对保守,不同成员之间具有相似的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对32个基因的上游序列预测,发现基因上游序列中含有光响应、多种激素、逆境响应等顺式作用元件,说明LBD基因的表达受到光、激素、逆境等多种因素的诱导。与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粗山羊草、大麦进行共线性分析发现,Tel-2E-LBD2Tel-3E-LBD4Tel-4E-LBD1Tel-4E-LBD6为长穗偃麦草特有的LBD基因,而其他28个LBD基因在进化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在普通小麦、圆锥小麦、乌拉尔图小麦和大麦基因组中均发现第1、3部分同源群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间的片段重复;普通小麦、圆锥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的A基因组中第4、5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均有易位现象,同时,乌拉尔图小麦4A染色体上存在染色体内片段重复而在普通小麦和圆锥小麦的A基因组上发现第4部分同源群染色体内易位与倒位。  相似文献   
43.
沿阶草具有植株低矮、耐荫、常绿、耐寒、耐热、观赏性强、再生能力强、不需修剪、管理容易等特性,这些特性符合了其作为草坪地被植物的要求,满足了现代城市绿化美化、丰富了风景林下层景观等需求,因此被用作四季常绿的郁闭地被植物。综述了沿阶草的形态、分布、抗性、繁殖特性、栽培管理技术、园艺性能评价及其它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在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4.
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宁冬11号分蘖成穗及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270kg/hm2时,随着施氮量增加,宁冬11号冬分蘖力、成穗率、有效穗数及产量均增加,当施氮量达到360kg/hm2时全部降低;施氮量对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的影响呈单峰曲线,分别在180kg/hm2和270kg/hm2时达到峰值。随着播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率、结实小穗数、穗粒质量均降低,且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质量的影响显著。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品种宁冬11号在适宜播期的最佳肥密组合为施氮量270kg/hm2,播种密度600万/hm2。  相似文献   
45.
采用盆栽试验,以大豆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依据田间还田量设计非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1)、接种根瘤菌大豆秸秆还田(T2)和接种根瘤菌大豆去根瘤秸秆还田(T3)3种处理方式,探究不同水控、不同时期不同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75%水控培养110d和140dT2电导率显著高于T1;25%和95%水控140d还田处理速效氮显著高于CK,且T2优于T3;75%水控20d、50d还田处理速效磷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50%水控培养后期(≥50d)速效磷水平高于其他水控;25%与50%水控140d还田处理速效钾显著高于对照;75%水控(≤50d)和95%水控(≥50d)各处理硝态氮含量保持较高水平。3因素试验分析发现,各养分均与处理极显著相关,处理(T)对养分的影响取样时间(ST)水分处理(WC),T×ST互作效果最好;T×ST×WC3因素互作对速效钾和速效磷影响极显著。50%和75%水控下养分含量相对较高,还田处理优于CK,T2优于T1。  相似文献   
46.
张燕  任磊  代红军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11):110-117
为了探索浆果生长期不同质量浓度的水杨酸和乙烯利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贺兰山东麓产区玉泉营4a生梅鹿辄葡萄为试材,在葡萄浆果生长期设置50、100、200 mg·L-1的水杨酸和300、600、900mg·L-1的乙烯利处理,研究不同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总酚、单宁以及总花色素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可有效提高果实品质,且影响显著。其中经600 mg·L-1乙烯利处理果实的总糖、总酚、总花色素分别较对照提高10.76%、22.32%、39.96%;尤其经100mg·L-1水杨酸处理的效果更明显,果实的总糖、总酚、单宁较对照分别提高13.64%、44.24%、44.74%。说明,100mg·L-1水杨酸及600mg·L-1乙烯利处理最有利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47.
霉菌毒素的广泛存在对动物及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霉菌毒素降解剂可降解霉菌毒素,减少其对动物和人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对霉菌毒素降解进行了深入研究。作者主要对霉菌毒素的危害、霉菌毒素降解剂的分类及其在饲料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霉菌毒素研究者提供较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8.
为了深入认识沙区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演变规律,在相近种植制度与施肥灌溉管理措施条件下,选择科尔沁沙地免耕翻、耕作3 a、耕作10 a和耕作20 a 4种类型农田为研究样地,采集了不同类型农田生境中土壤节肢动物,研究了沙区农田长期耕作对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20 a农田土壤含水量、pH、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较高,免耕农田与耕作3 a和10 a农田土壤性质相近,沙区农田耕作时间对土壤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4种农田共采集216只土壤节肢动物,隶属3纲10目,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啮虫目、蜘蛛目、鞘翅目和膜翅目为常见类群。免耕农田土壤节肢动物密度最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20 a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个体数最少。耕作20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较高,其次是耕作10 a和免耕农田,耕作3 a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多样性最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耕作年限土壤pH可能是影响不同耕作农田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因素。初步研究表明,沙区农田免耕有利于土壤节肢动物个体存活,短期耕作活动(<10 a)不利于土壤节肢动物定居,但长期耕作(>20 a)有利于提高和维持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从而有利于沙区农田土壤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农田生态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49.
旨在研究生物源物质对黄瓜幼苗的促生效果,提出绿色高效育苗新技术。以清水灌根为对照(CK),壳寡糖灌根(T1) 、解淀粉芽孢杆菌XY-13灌根(T2)、壳寡糖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混合灌根(T3)为处理,系统分析芽孢杆菌与壳寡糖混施对基质养分、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有机质、全氮、速效氮、EC等指标较CK提高77.3%、31.6%、394.8%、121.1%,速效磷含量下降。在基质养分活化方面,T3处理最佳, T2优于T1。除根冠比外,T2处理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T1处理,T3处理各生长指标最佳,T3壮苗指数相对于CK、T1、T2处理提升了91.3%、55.4%、39.7%。T3累积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呈现T3>T2>T1>CK的变化趋势。T2处理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3处理根体积、根直径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根系发育状况良好。菌剂对黄瓜幼苗根系生长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T2、T3处理蒸腾速率显著高于CK及T1处理,气孔导度显著高于CK处理。相较CK、T1、T2处理,T3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了136.2%、80.6%、 35.3%。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壳寡糖混施处理在基质养分活化、光合指标、根系发育方面的效果优于单一处理,更优于对照,对培育黄瓜壮苗具有重要生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0.
利用采自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西夏区两个枸杞栽培区0~20、20~40和40~60 cm共3个土层深度的枸杞根系和根围土样,研究枸杞 (Lycium barbarum)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充分利用DSE资源和基于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SE可定殖于枸杞根系形成深色、有隔菌丝,微菌核多呈聚合型和离散型。两样地DSE定殖率差异显著,金凤区样地DSE平均总定殖率(73.27%)显著高于西夏区样地 (23.54%);不同土层DSE定殖率有差异,两样地DSE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40 cm土层。两样地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因子的分布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pH、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能综合反映银川市两枸杞样地根际土壤养分状况。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DSE定殖受到样地和土壤因子的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DSE定殖在两样地间存在较大差异,金凤区样地DSE总定殖率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极显著负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和pH显著负相关。西夏区样地DSE总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与pH极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脲酶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枸杞根系能被DSE侵染,DSE定殖具有明显的垂直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